第946章 微服-《大明嫡长子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  有了和王守仁的山间之论,朱厚照对于立储之事不再那么纠结,心情也随之好了很多。

      连续几个晚上睡了又沉又安静的好觉。

      第二天天刚亮便醒了过来。

      他回到明代这么多年,作息也改了,不再是夜猫子,这主要是因为晚上没有其他娱乐事项,灯光不足,入夜之后看东西不方便,所以基本上在后世八点左右就入睡了。

      所以说清晨时分都会自然醒,简单洗漱之后,他命人将这两日的奏疏拿来,一边吃着软软的汤圆儿,一边批阅奏疏。

      已经连续几天,都是如此。

      这日,巳时三刻左右,侍从室拿了条子进来,说是顾人仪和王廷相这两个阁老求见。

      他们这些岁数大的比皇帝起得更早,天子自己就勤勉,所以很看重臣子是否勤快这一条,像是之前的杨一清、张璁都是废寝忘食工作的,所以这两位也不敢怠慢。

      其实以前上朝臣子也是天不亮就起,现在早朝免了许多,可他们还是要早早的把一天的奏疏票拟好,然后送进来。

      这个阶段朝中无大事,臣子密折也不算多,所以相对轻松。

      “臣顾人仪参见皇上。”

      “喔,你们来了,赐座。”朱厚照暂时放下朱笔,端坐于位,与他们亲切的说:“两位爱卿,何事求见?”

      顾人仪回道:“启禀皇上,臣与王阁老是为了内阁缺员一事前来奏请。本朝内阁虽无定员之制,但大多数时候都以三人为佳,可自张秉用去位已半年有余,若继续延宕,不利人心安定。”

      朱厚照明白他们的意思,

      顾人仪这个人呢,重视自己的名声。所以总是少一个人,旁人会说他贪权揽权。

      这倒不是说三个人的工作两个人分,所以心里不痛快,这是后世想摸鱼的人的想法。真要碰着贪的人,恨不得搞独相。

      这些日子到了南京,江南文教又盛,怕是顾人仪又听了什么也是有可能的。

      “是该早定,你们可有推荐人选?”

      顾人仪有避嫌的心思,“自古用人权柄归于上,臣为首揆,不应多言。”

      “臣附议,还请陛下委派。”

      其实明朝的文官本来是什么都要管的,只不过二十多年下来给他收拾的老实不少。

      朱厚照沉吟一声,“朝中六部九卿已是稳固之局,还是不易再动。”

      像是吏部尚书蒋冕、兵部尚书张经、外务官桂萼,这都是新上任的,按照他的习惯,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,否则一个衙门没熟悉,又去了另外一个,走马观花一样的,搞什么?

      另外如户部尚书姜雍、产业部尚书邢观、工部尚书吕恩、少府令范玉昌和礼部尚书靳贵,这都是当得很称职的,朱厚照也不想动。

      至于刑部尚书周铮、大理寺卿赵慎和左都御史张子麟,这些人朱厚照觉得他们入不了阁。

      赵慎倒是几十年的老臣了,经验丰富,但他几十年的经验都在办案、断案这一块。就像原来的刑部尚书闵,成了一个领域的标志性官员,那就不好动了。

      而内阁阁老的选拔原则,是与未来的施政方向有关的,与如何办案子没关系。

      朱厚照现在有两个总体上的选择,

      一个是像嘉靖那样,继续玩新老交替的游戏,就是现在顾人仪上去了,那在后面给他放个不一样的年轻人,比如严嵩。等到时机成熟再行替换。

      另外就是像早些年三杨阁老和刘健、李东阳、谢迁这种,保证内阁的团结来获得朝政的稳定。

      而即便是第二种,朱厚照也不会放纯粹的、只会清谈的官员。

      本来王阳明倒是个不错的人选,可他身体不好了,还是让他养着吧。

      这么算下来,他心中还真的难以决断,便说道:“你们两位不必如此,朕还怕们任人唯亲?若是心中确有合适的人,不妨说一说。”

      顾人仪和王廷相于是不再推辞,分别说了个名字。

      顾人仪推荐王守仁,王廷相则推荐顾佐。

      朱厚照都摇头,“王阳明身体不适,顾佐么,南洋公司离不开他。”

      这样,顾人仪又推荐一人,“陛下,礼部右侍郎,方献夫如何?”

      方献夫……

      这个人么,是王守仁的弟子。

      看来咱们的顾阁老是很会照顾皇帝的心情,嘿,就算是清流,可要当到首揆,不知道怎么拍皇帝的马屁又怎么能行?哪怕是暗拍都得拍。

      朱厚照先前没想过这个人,主要是方献夫跟随王阳明确实把自己的学术造诣搞得很高,但此人的心思么……给朱厚照的感觉就是都在精研理学上。

      历史上,他也是因为大礼议而被嘉靖重用。

      朱厚照给他弄到礼部去任右侍郎,算是人尽其用,可说要让他入阁,哪怕他是王守仁的得意弟子那也不行。

      他本人推崇王阳明,那是他个人的事情。

      官职,这是公器,否则他该给王阳明上一堆文臣的荣誉尊号了,太傅也不是给不起。

      顾、王二人看皇帝闭口不答,就知道此人黄了。

      “陛下欲从地方督抚中挑选吗?”

      这个操作在正德年间,已经被皇帝做过了,虽然仍有部分人觉得拔擢太快,但有先例,自然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  现在比较冒头的地方大员,如新疆巡抚王宪、山东巡抚欧阳铎、四川巡抚杨慎、浙江巡抚汪献等,这都是皇帝尤为信任的大臣,而且大多在政务方面搞得有声有色。

      朱厚照脑海中闪过一个个名字,这事也不需纠结过甚了,他开口道:“令欧阳铎前来听旨,此人是个办实事的。至于山东巡抚之缺,由关延卿去补。”

      顾、王都想不到是这么一位。

      “遵旨。那臣这就去拟旨。”

      “可。”

      不管是谁,对于顾人仪来说这个心思是解决了。

      出宫以后,他说道:“皇上不喜清谈,尤重实务,这也是应有之义。王阁老,依老夫看,还是不要过多议论。”

      王廷相心有默契,“正该如此。”

      朝中有很多资历更老的官员,比如靳贵、比如姜雍,但他们都没排上号,但顾人仪可不想听他们的牢骚。

      现在他是首揆,该有的威严还是要有。

      至于欧阳铎这个人,他离所谓的清流是若近若远,倒不邪性,就是可能不太喜欢他们这一套。

      可就是这样的人反而受到皇帝青睐,之前接任山东巡抚很多人都觉得意外,这次就更加意外了。

      这实际上就与朱厚照心中的‘施政方向’有关。
    第(1/3)页